塑料制品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今年1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禁限塑”从此有法可依。那么,如何防止塑料污染?我省“禁限塑”法规实施情况如何?
3月9日,2024(河南)降解塑料产业链创新论坛暨供需对接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人员,聚焦河南降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一同探讨河南降解塑料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一份最新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土壤中仅每年残留的农膜就高达35万吨,残膜率42%。
今年1月1日,我省“禁限塑”立法落地,同时制定《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明确11个品类的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从制度和法规上保障了我省发展生物降解材料产业。
如何推动“禁限塑”法规快速落地?邓州金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波表示,我省可以从宣传引导、示范引领、执法监管、本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产业链协同等几个维度来促进政策快速落地,“特别是加大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建议政府要加强全链条执法监管,覆盖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销售、使用等所有的环节,严查源头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这也是政策落地保障的重中之重。”
“河南是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强省,目前河南上中下游的降解产能完全能满足需求。但是,也存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义不清、真假难辨、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省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刘东亮建议,未来,在降解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尽快开通举报渠道,让多部门打通壁垒,形成合力,切实把市场监管落在实处。同时,行业应向低端、高端两个方向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一次性快消品的低成本化,同时增加高端产品的高附加值。
早在2022年,我省就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推动河南省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河南能源“1+4”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1个”全系列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做优做强“4个”高端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物降解材料和高端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
南乐县委书记邵平介绍,南乐县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慢慢的变成了全国第一个形成闭环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下一步要加快项目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把南乐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可降解材料产业的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到2035年,我们要建设成为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邵平说。
在省塑料协会会长段同生看来,我省是全国少有的上中下游降解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省份,下一步,全省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走向将引起业界内外的高度关注。
对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仝宝琛也表示,我省可降解材料生产在濮阳、周口、漯河、鹤壁、南阳等地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上游基础原料、中游材料合成改性及终端制品领域均具有一定优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周口金丹、开祥化工,济源恒通,濮阳龙都天仁,漯河中科新材,鹤壁特创生物和南阳金碧等一批规模企业,可以为可降解塑料制品供应提供良好保障。
我省拥有多个塑料制品大县(区),如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集群发达的濮阳市南乐县、鹤壁市浚县;传统塑料制品产业集群驻马店市西平县、周口市淮阳区。据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全省2023年塑料制品产量为271万吨,同比增长43%。
如何更好地利用我省本土降塑资源?李长波建议,要做好“豫材豫用”,即优先使用河南省本土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他认为,这不但可以推动禁塑政策的落地实施,还能降低采购成本并促进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本土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发展、资源共享。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这些补贴能够准确的通过生产量或者销售量直接给予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减轻其经济压力,并促进商品市场推广,也应对生产企业研发费用加大补助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逐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李长波说。
在可降解塑料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创新”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我们公司也是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驱动为关键,致力于促进数字化经济塑料产业高质量融合,打造全链绿色生态圈。”中塑通(江苏)供应链有限公司、江苏中塑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栾付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