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国策政策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燕。 6月28日,总理开启了上任以来第七次欧洲之行。29日晚在圆满结束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总理乘专机离开布鲁塞尔飞赴巴黎。目前正在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下总理的行程,在布鲁塞尔当地停留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出席了近20场活动,发表了两场重要的演讲,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协议。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总理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的成果。赵老师欢迎您。
我们来看昨天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代表在北京出席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签署仪式。总理也发来了书面的贺辞。这57个意向创始成员当中有18个在欧洲,那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出克强总理深耕欧洲的意义呢?
没错,如你所言18个欧洲成员占57个意向成员国的1/3,现在还有10个国家在观望等待,准备加入,并不代表亚投行的大门就此对他们关闭了。从这18个国家积极加入亚投行解读出什么信息呢?首先我感觉到亚投行的确作为中国经济再增长当中对外国际合作交往的一大枢纽,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的一大节点,它对中欧合作,对亚欧大陆的繁荣与稳定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此,欧盟国家非常聪明,我们从来就没看到这么多欧盟成员国,或者18个成员国如此积极,好像事先协商好的,而且英国挑头第一个要求加入,别的方面的事务英国都是先考虑考虑,但是这个事情上非常积极,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愿意加入。这说明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合作,中国和欧洲良好的政治互动,包括政治互信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因为正好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这次克强总理对比利时的顺访,对欧盟的正式访问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有关领导人也会进行一个总结,当然也会指出一些存在的不足,为下一个未来中欧发展的十年甚至二十年谋篇布局、拓展思路。所以今年这次峰会亮点很多,非常有看点。
好,我们的角度来看有关此次欧洲之行总理这样说:中欧关系历经40载发展,战略性和互利性一天比一天突出。这里我想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突出”体现在哪里?
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和互利性一天比一天突出,首先定性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就说明中欧之间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战略表明我们的合作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伙伴关系不用说那就是“哥们”。所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虽然是短短八个字,但包含深刻内涵。中欧之间在政治上双方绝对没有非常厉害的矛盾冲突,不存在利益冲突,或者是非常要命的利益冲突,因此中欧之间没什么东西不能谈,中欧之间经过40年的发展,在政治层面已经建立了多个政府对话合作机制,这样的对话合作机制高端的从首脑峰会一直到政府级的再到下面的高官会议,还有城市之间的友好结盟我认为这都体现中欧政治领域不断拓展。
因此,中欧政治上第一没有利益冲突。第二有更多共识,比如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联合反恐,如何使亚欧大陆进一步走向繁荣,如何使高科技优势更好结合,使中欧两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密切联动,在利益上进行对接,这样的东西非常多。 尽管中欧之间有不足,但是和利益联动比起来那都是过眼云烟,可以看得比较淡,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总理这次出访,各国媒体和网友非常关心,下一步可以具体展开来讲。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个提法我自己觉得一定不是文字游戏,也就是说不是领导人头脑一发热提出来的,实际上中欧关系的定性是经历了二三十年的过程,1975年中国和欧共体建交,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七八十年代中欧关系比较弱,那时候欧共体在照顾自己的经济体如何加强,在外交上也不是独立的,不是独立的个性和个体,所以和我们的交往更多是限于经贸和科学技术方面,文化交流都很少。到了90年代中国经济的成长让欧盟看到了亚洲市场的潜力,尤其看到亚洲当中充当火车头的中国的作用。在90年代,领导人就开始关注中欧关系的调整。到了1995年就正式出台欧中关系长期政策第一份在欧盟官方史上的对华政策白皮书,有了95年接下来96年、98年,2000年、2003年连续出台五六份关于对华政策的白皮书,还有像欧中关系走向成熟伙伴等提法。
从提法来看,从1997年开始有了中欧之间伙伴关系的概念,从伙伴关系到了2000年左右变成长期伙伴关系,最后再到21世纪初变成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最后到2003年咱们那届中欧峰会正式定性中欧关系的性质叫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来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经历了10几年,这个提法和帽子已经戴住了。2013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之际,中欧领导人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10年合作描绘了蓝图。我理解的是在此框架下打造四大伙伴关系,这四大就是和平的伙伴关系、增长的伙伴关系、改革的伙伴关系和文明的伙伴关系。这八个字“和平、增长、改革、文明”,这四大伙伴关系我自己觉得是真正对中欧伙伴关系的充实,每一个伙伴关系对应的是中欧发展的一个动力。
比如和平伙伴关系对应的是政治层面,希望中欧之间没有厉害的利益冲突。德国、法国、英国都是欧洲的大国,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四个大国中有三个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否通过大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良性的政治互动打造欧亚达到和平的增长的板块呢?那是可以的。 再从经贸合作和科学技术创新合作来看就是增长的伙伴关系和改革的伙伴关系。增长是什么增长?是经济稳步的增长,改革是什么?也是经济产业的调整,也包括科学技术创新,这方面的合作和高端技术结合起来,再通过中欧关系的引领不就是有了深刻的内涵吗? 再加上文明的伙伴关系,去年克强总理访问欧洲的时候我非常看重他说的一句话,他说中欧之间两大文明的碰撞缺乏打开文明密码的钥匙,这个文明密码的钥匙就是文化的交流、文明的沟通和衔接。
不仅跑好接力赛和持续赛,还要跑出好速度。我们再看一下刚刚结束的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的成果,您是怎么评价的?
我觉得这次的成果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对40年中欧关系双边领导人都很看重,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瑕不掩瑜,在评价当中尽管领导人用了更多的赞美之词,但我作为一个学者,我客观冷静地来看,我自己看到这么多成就本身也是很受鼓舞的,但我还要讲一点中欧关系存在的不足。 尤其是政治互信不够,前些年受各方干扰,关键时候有点掉链子。包括中国崛起也让一些欧洲精英有点担忧。但是我认为这么多东西恰恰是总理讲的文化是文明的解码器,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最后发现其实双方没有厉害冲突,大家只是有一点误会或者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不一样,一旦找到共识后发现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政治互信我觉得需要加强。
第二方面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隔三差五总会出现一些,说白了就是双方经济膨胀过程中中国赚了一点钱。克强总理多次表态:第一能够最终靠加大贸易的合作力度减少双方的贸易不平衡的结构;第二更主要的是我想要的东西你不卖给我,比如高科技的东西、高技术的出口动不动用军事管控的东西,你管控就是作茧自缚,把中欧这么好的管道缩小了,本来是4G的手机缩小到2G甚至是1.5G了,物流怎么能畅通呢?所以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扩大双边的贸易关系。一旦政治和经济都达到平衡的时候是我们双方发力的时候。 这次峰会总结40年来的成就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为未来十年中欧关系要设计一个蓝图,这个蓝图就是我提到的怎么把欧洲刚刚出炉的新的掌门人容克提出的“容克计划”和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制造2025”,和政策助力中国走向国际产能合作,尤其重点和欧洲的产能合作的东西如何结合起来。我认为这里面太有看点和亮点了。
那我们再来看总理在第10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演讲上强调的携手开创中欧关系新局面,而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合作,对这个演讲的内容请您跟大家做一个解读。
总理在中欧峰会上主要是强调了中欧关系40年取得的成就,同时强调中欧关系未来规划发展需要大手笔,而且强调了要实体经济做支撑,而实体经济当中中国现在正在往外大力推广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可以说正好把中国有优势的国际竞争的产能,包括和我们很好的资本、廉价管理又很到位的经验如何和欧洲的大市场,包括长期资金市场进行结合。在这个峰会上总理就强调,应该遵循习主席提的前面讲到的四大伙伴关系,在四大伙伴关系当中我们在经贸合作领域该如何发力,在中欧科技合作领域如何通过自身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欧盟地平线的科技发展的策略对接。
这里我还想借一点时间和网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中欧合作当中现在务实的东西特别多,比如欧盟出台了石墨烯的材料计划,这是21世纪最先进的材料科学,就是改变石墨的单一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新的效果,用石墨烯生产的材料,比如像头发丝细的东西可以吊起两吨的东西,它的硬度是现有的钛合钢150倍以上。农用塑料膜加了这个材料用十年不会因为大风漏一个大洞。
塑料膜可以用淀粉做降解,再加上石墨烯想用降解就降解了,非常神奇,将来手机充电十分钟就可以用,甚至用一个月,这不是梦想。北京市现在推广电动车,如果一次性充满石墨烯做的锂电池可以跑一万公里,据说充电10分钟可以跑1000公里。 回过头讲我们的话题,欧盟出台石墨烯创新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几十亿欧元支持,现在是欧盟十几个成员国160多个研发小组去参加了,其中有4个诺贝尔获奖者挑头,中国石墨烯和欧洲正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我们的石墨烯能否和他们的2020战略对接呢?可完全,大家共享知识产权,共同把市场打好,这是多么美妙的蓝图啊。
我们看总理在和欧洲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的时候谈到了希腊的债务问题,网友非常关心,说希腊债务问题到底会对欧洲经济带来多大影响?对中欧关系带来多大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从经贸关系来看我自己觉得主要是引起股市动荡,对投资没有信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希腊从整个28个欧盟成员国GDP占比不到3%,想对整个97%的经济产生很大的浪花也不太可能。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希腊真的退出欧元区并不代表就退出欧盟,欧元区只有19个国家,退出后还有18个欧盟国家,希腊退出后还是欧盟的一员,无非就是在欧元区失去了发言权,就没有欧元区给你的最好的生产资料和要素,比如人力、资本、货物、融资和劳务输出的最优配置,只能享受到次一级的好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倒不担心它对欧洲经济的振兴有多大的影响。
更多媒体对希腊的这个事情是从技术角度解读,一旦倒闭世界银行要怎么怎么样,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希腊之所以走到今天,五年多的债务危机到今天不能走出阴霾,尤其世界银行和欧盟对它的造血已经输了1000多亿给它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收到效果,客观地讲中国人民非常同情希腊这个小兄弟,希腊在中欧关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利比亚爆发战争的时候驻路的和石化工人出不来是中国政府通过希腊政府用它的船运到希腊和别的地方,最后用专机把同胞接回来了。所以我们政府也表态了,我们大家都希望希腊可以度过这个危机,也希望欧盟认真地给希腊一个交代。但是我觉得如果从影响来看,其实希腊本身对欧洲经济层面的影响不是很强,但是它退出后会不会有连锁反应,会不会有第二个成员国,像塞浦路斯这些也是不好的,债务也是很高的,会不会有连锁反应这个意义是很大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是合为贵。
容克也提出来希腊问题不是不能解决,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希腊的危机我自己觉得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有,但是也不要拔得太高。 如果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是有关联性的,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引起欧洲经济重新洗牌,在洗牌的过程中可能股市包括地位会往下降,在降的过程中中国又跟他要进行对接,中国现在往外对接的愿望如此迫切,而且我们现在产能合作的目标如此明晰,如果欧洲一旦乱起来,引起连锁反应,那我们是会受一定的影响的。 所以回过头来讲希腊的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希腊最大的问题是产能结构畸形发展,70%服务于旅游这些产业,没有钱只好把工业关门了,没有造船业,要振兴也一时半会儿很难做到,这就是警示我们中欧经济一定要以实体经济为主。
29日总理和比利时首相从会谈到文件签署到会见记者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超过两个小时,但是成效是非常大的,讨论的议题十分普遍,见证了超过180亿欧元的中比合作项目协议的签署,交流的内容十分普遍,包括人员往来的便利等等,您如何评价中比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别看比利时是一个小国,他曾经一度在90年代,包括这个世纪前几年曾经一度在中欧贸易额中排在第五位,欧盟已经有20多个成员国了,中国和欧洲做贸易第一大伙伴肯定是德国了,第二大伙伴经常有变化,以前是荷兰,去年变成英国,去年英国和中国大概850多亿双边贸易,第三是荷兰700多亿,第四是法国,第五是意大利。比利时过去曾经占到第五位,中比贸易额,我在这世纪初做过追踪研究,当时中东欧16个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只相当于中比贸易额,可见中国和比利时当时贸易的分量有多重。尽管去年中比之间只是272亿双边贸易额,比利时排在第七位,但即便这么小的国家,才一千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但是中国领导人很看重,不光是比利时王国,而且是欧盟和欧洲总部经济在那里。去年主席也去了,今年总理再去,即便官方说的是顺访比利时,时间很短,但是180亿欧元的大单一定不是空穴来风,说明中比之间的合作力度很大,发展得很好。
但在这里我也要给比利时和驻华使馆开个玩笑,去年中国社科院给了我一个创新工程的项目,选派我到比利时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做半年访问学者,根据比利时的访问学者半年180天以上就是长期访问,对中国像我这样的访问学者限制很多,要填很多英文或者法文的申请表格,还要到丰台区做公证,还要到外交部领事司公证认证中心做认证,还要到北京三甲医院做身体健康的证明,第四更要命的还要做一个工作许可证。我就跟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涉,我说我是一个学者,是中国社科院公派我到比利时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布鲁塞尔做访问,所有的经费都是我们单位公派公出的,我又不在你们那里抢饭碗,我说为什么还要缴工作许可?他说对不起,欧洲人就是按法律来办的。一月份我递上去的材料,到今天为止就是办不下工作签证,我明天准备去撤签,但是也可以变向一下,可能90天以内很快就签下来,我就去三个月以内。所以这次我非常激动,看到总理欧洲之行有关签证协议方面的探讨,我希望比利时方面对于中国公民商务、文化交流、探亲简化手续,让我们更便捷。我知道英国就很宽松,商务签证人家主动上门服务的。 我希望中比关系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办事效率,也对中国公民到比利时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多提供良机。
好的,人员往来也是涉及很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那我们的角度来看国内,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那么针对国际事务,比如中欧贸易投资便利化,也是提及比较多的,那么是不是能够理解为这两者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
没错,我们现在强调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四大伙伴关系支持内涵,其中有一个是改革的伙伴关系。改革的伙伴关系就说明中欧之间在对接的时候,包括我们相互的贸易、相互的投资和交往当中怎么样进一步便捷化,包括简化海关通关的手续,包括物畅其流的手续等等都应该纳入中欧合作的框架当中。也就是说中欧合作当中都有一些繁文缛节的东西,比如像欧盟的按法律程序走的话,我可能到今年年底我签证都办不了,如果我还要申请长期签证的话,非常难,最后比利时他们邀请我的都建议我减成三个月,手续就快了很多。所以简政放权不单是对中国,对欧盟这么一个体制已经高度成熟的也有必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中国政府看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双方都需要简政放权,都需要把更多的东西让市场说话,包括政府起一个裁判员和辅导员的作用,让企业到欧洲以后如何按照当地的法律办事,也让欧洲的企业到中国知道哪些是免费为你们办事的。这方面需要管道畅通,逐步发展,才能使中欧发展高效率、高水平的合作。
我们再看克强总理在欧洲提到的产能合作的具体措施。我们感觉总理出招都抓的是根本问题,而且包容性很大,您怎么看?
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我们克强总理在中欧峰会上强调中欧之间国际产能合作,而且合作的重点就是中欧之间的合作。中欧之间一旦把产能合作对接好,搭建成大的合作平台,让很多人可以到舞台上来分享合作的成果,包括非洲的合作、拉美的合作、南亚、印度的合作都可以纳入到中欧产能合作的大平台。因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产能,经济学家更多地强调优质富余产能,这说明我们产能增长太快,也说明我们产能的竞争力非常强。既然有那么好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又属于相对萎缩、需求减弱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把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和中欧的对接搭建更大的平台,把产能合作作为实体经济的依托,真真正正使中国的资金、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能产业,比如钢铁、造船,甚至汽车工业,包括航空航天、环保治理,也包括像中小企业合作,投融资、理财等等,像这些合作都打包在产能合作和中欧合作的大舞台上。这样中欧之间就真正找到利益的契合点,才能通过改革、增长、创新拉动整个中欧经济的增长。而一旦中欧经济稳步的增长后又能把全世界经济,包括欧洲、拉美的经济带动起来。
所以这次总理出访欧盟总部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中欧之间的产能合作,而且进一步通过中欧合作惠及第三方,让第三方、第三国甚至第三个增长板块都能共同受益,这也体现了我们“世界大同”、中国的大智慧和开阔的胸怀,这也是习主席讲的中国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您跟我们聊一聊下一个十年中欧关系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好的,下一个十年中欧关系的发展,我认为政治互信要加大,因政治互信不加大的话中间可能会有起伏,下一个十年我希望中欧关系在法治化,而且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认认真真地去做实事。比如现在指导中欧合作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前两年已经出来了,围绕下一个十年中欧的合作我们有很多利益上的耦合,如何把利益耦合物化为项目上的对接,这需要学者进行深度研究。
另外我也要提醒网友,中欧建交40年来,双方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并形成了以领导人会晤机制为战略引领,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线”高层对话格局。我认为在三根支柱的提法上我个人也有创新的提法,三根支柱四轮驱动,是四个轮驱动中欧关系走向十年后的高铁。过去中欧关系发力经贸是一个轮,政治上的对话,首脑互访签一个大单是一个轮,政治和经济是两轮,后来加上文化的一条腿,但是三轮肯定不平衡,90年代剥离出了中欧的科学技术合作,所以中欧科学技术合作应该成为中欧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动力,这样就可以把四轮驱动好比是F1赛车形象地比喻成中欧合作的亮点,尤其是两个后驱轮特别强有力,一个是经贸一个是科技,前面是经济和文化,这四轮正好是平衡,互相密切联动,助推中欧关系未来十年的发展。
所以三大支柱、四个轮都已经搭建完了,剩下的中欧关系何时加几号油,何时变成环保的、绿色的需要有关领导人在具体项目设计上动脑子,也包括学者为国家出力献策,这样的话未来十年中欧关系离我们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非常感谢赵老师回答了网友这么多的问题,做了这么详尽的分析。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