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推动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多功能环卫座椅、智能清扫机器人以及高效除臭设备等相继上线,不仅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街头新增了许多休息座椅,仔细一看,这些座椅“暗藏玄机”,不但可以供市民游客休息纳凉,还是一个保洁员工具箱,环卫工人的清扫工具都可以收纳于此。河口区引进的多功能座椅有长凳式和背靠式两种类型,座位处均为木椅,木椅下方为环卫工具存放箱。工具箱长2.5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投放在滨河路、人民路、槟榔路等主干道沿线,覆盖合群社区、滨河社区、北山社区3个社区。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创新性地设计并实施了垃圾分类投放厢房系统,该系统巧妙地将收集点位厢房与环卫工具房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集垃圾分类收集、保洁工具有序存放以及为环卫工人提供温馨休息区的多功能厢房体系。厢房分为两大区域:一是点位收集亭桶区,专门用于分类垃圾桶的规范摆放与高效收集;二是保洁工具房区,确保环卫工具得到妥善安置,便于取用与维护。此外,还特别设置了环卫工人休息区,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据项目负责的人介绍,此设计旨在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通过优化“建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管理流程,极大地方便了环卫作业,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目前,296个垃圾分类投放厢房覆盖了29个社区。
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城市管理局在中心城区重点路段投放了20个座椅式环卫工具箱,除具有表面抗氧化能力强、持久耐用的特点外,在实用功能方面,座椅式环卫工具箱的侧面巧妙地设计为可开启结构,内部空间宽敞,便于环卫工人存放和取用清扫工具,既保证工具的安全存放,又避免随意摆放带来的杂乱无章,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
在浙江省杭州市,更新换代的环卫设备极大地方便了环卫作业:对步行区域地面深度清洗的“纯电动洗地机”;抽吸落叶和零星垃圾并自动装入垃圾储存袋的“手推式树叶收集器”;将路面垃圾一扫而空的“电动小型扫路车”;无需人工干预、自带避障功能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这些充满科技感的环卫设备展现了环卫作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新型环卫设备正在慢慢地投入各种场景的应用工作中。”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
海南省海口市逐步的提升无人驾驶环卫车、环卫机器人使用率,引入智能扫路机等设备,扩大人工智能设备应用场景。智能扫路机是高效、大容量、全天候作业的多功能清扫设备,利用高精度定位算法和滑板底盘的高精度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厘米级贴边清扫和障碍感知,提升环卫作业效率和智慧化程度,有效解决小型扫路设备的痛点问题,提升水箱和垃圾箱的容积并采用“双边刷+负压吸收”的设计,实现更强的清洁效果。同时,还能灵活应对各种路况,精准触达城市卫生死角,完成高效清洁任务。
此外,针对城市背街小巷、人行道辅道、公园景区、生活社区等场景,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和运输于一体的无人驾驶纯电动桶装人行道扫路机也能有效解决卫生环境问题。驾驶员陈师傅正在学习无人驾驶功能和日常需要注意的几点,感慨道:“从没想过自己能开上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扫路机,特别高兴。驾驶操控感非常智能化,驾驶舱也很舒适,赶上了好时候!”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管理局“焕”新环卫保洁车,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据悉,升级的环卫保洁车安装了智慧车载设备,包含360度全景影像、水感检测、油感检测、声光报警器、盲区监测等功能,为司机安全行驶保驾护航。在西区生态城,绿色垃圾收运小车穿行于主次干道,用语音播报提醒沿街商户市民,及时投放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在老城区,一辆辆“大家伙”正在装卸其他生活垃圾。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此次环卫保洁车辆装备更新有效解决了原先环卫保洁工作中存在的保洁不到位、清洗压力大、保洁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幸福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推动环卫设备更新、加大先进设备落地应用,近日,上海市虹口区环卫部门将全自动除臭机器人投入江杨南路中转点,开展日常运维服务,以科学技术手段逐步优化垃圾处理环境,减少异味影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据悉,虹口区江杨南路粪污水中转站是负责日常小型、中型吸粪车与负责转运的半挂运输车的对接场所,日均处置量为160吨。在车辆对接过程中,时常有零星异味散发。尤其是在夏季,需要人工每日至少两次使用清洁剂和消毒液对工作区域做消毒保洁;由于场地为非封闭空间,常规除臭设施一般布置于封闭空间四周,除臭效果较弱。
运用全自动除臭机器人后,环卫工人只需操控平板电脑,在车辆作业对接时,采用360度雾化除臭方式,起到抑制异味的作用。该机器人简单易操作,只需技术人员事先编好操作程序,操作机器人便可覆盖整个工作区域,可以有效的进行全流程无人化、一体化自主导航、开展定时定点作业、障碍物识别及避让、自动充电等工作,“点对点”对异味源头进行除臭。
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环卫设施设备升级后大大降低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浓度,粪污水中转站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业人员能在一个较为清新的环境中工作,从而保护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同时,过去常因恶臭问题遭到周边居民投诉的现象也逐渐消失,提升了公众对中转站和环卫工作的认可度。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连日来,山西晋中、江西赣州等地组织园林绿化工人对道路、广场等处的树木开展树穴修整行动,逐步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改善树穴空缺、杂草滋生等问题。
2024年3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对市北区宁安路某高层建筑一层商铺检查时发现,该店使用存放的两个15公斤重的瓶装燃气,是青岛某液化气有限公司违规为其供应的。
楼市持续呈现止跌回稳态势。在存量政策陆续落实与增量政策不断出台的“组合拳”作用下,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积极变化在11月份得到延续。
近日,广西联动黑龙江开展2024年冬季“好房子·悦生活”住房促消费系列活动网络直播活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是全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和学术信息中心。为国家服务、科研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及社会公益和行业服务是中规院的四项主要职能。自1954年建院以来,中规院勇于担当历史和社会责任,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依托“三化”赋能 推动物业管理现代化 ——关于建设“好房子、好物业”的思考与实践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宪法宣传周”海报来啦!
中办、布重磅意见!要求住建部牵头加强指导和总结评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